top of page

毛妤令袁担任加拿大公益机构The FORUM的女性创业导师

  • 作家相片: Editor
    Editor
  • 8月14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已更新:5天前

2025年8月14日 (加拿大多伦多) - 以创新项目构建可持续价值为核心的跨国企业帆力(FANIQUE),于2025年8月与加拿大创新、科学和经济发展部(ISED)资助的公共慈善机构The FORUM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整合帆力在时尚、生活方式、科技领域的国际创新资源,及The FORUM的女性创业支持平台资源,为女性创业者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Education Resources)、导师指导(Mentorship)、融资机会(Funding Opportunities)及社交活动(Networking)。帆力创始人毛妤令袁(MAO Yu Lynn Yuan)自2025年8月起正式出任The FORUM创业导师(Entrepreneurship Mentor)。


毛妤令袁表示:“自2024年战略调整后,帆力始终以‘构建可持续价值’(Build Sustainable Values)为核心,在追求利润(Profit)的同时,兼顾人文(People)与环境(Planet)的正向影响力——这正是我们倡导的‘商业价值三角模型’(Triangle Business Value Framework, 3P Triangle: Profit, People, Planet)。目前,与全球可持续创新领导力研究院(GISLI,中国香港)联合发起的‘女性影响力计划’(Women Impact Initiative)及‘可持续人工智能’(Sustainable AI for Good)公益项目已纳入长期战略;此次与The FORUM携手赋能女性创业者,亦是这一愿景的关键实践。期待通过合作扩大各方正向影响力,为更多女性主导或涉女性领域的创业项目提供更坚实的支持、资源与机遇。”


ree
ree

由加拿大联邦政府创新、科学和经济发展部资助的The FORUM公益平台,长期专注培育女性创业者及相关创新项目。其旗下The Forum Pitch作为加拿大知名女性创业路演项目,以社区为核心,助力创业者对接投资人、行业领袖与专家,提升实战能力与发展空间,针对性解决融资难题。该项目面向加拿大所有计划12个月内融资的女性创业者,决赛选手可获上万元加币奖金及额外奖项支持。此次合作将深化相关创新项目发展,融入帆力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先锋理念,助力打造更多聚焦“商业价值三角模型”、平衡利润、人文与环境影响的可持续创新项目。


帆力自2013年成立以来,持续推进跨界创新,先后推出《FANIQUE》杂志(印刷版 ISSN 2369-792X;电子版 ISSN 2369-7318)、打造线上线下体验式购物模式、孵化科技驱动的智能生活方式品牌、构建F可持续生态链平台商业模式等。2019至2023年,其针对青年就业的“创新者计划”(FANIQUE Innovator Program)累计培育孵化300余名国际创新人才,合作覆盖北美(加拿大和美国)50余所高校及教育机构。


公共慈善机构The FORUM在导师入职会议中,引入用于多元包容培训(Inclusive Mentoring)的核心工具 —— 权力/特权轮盘(Wheel of Power/Privilege) 。这一工具以交叉性理论(Intersectionality)为基础,将社会身份的复杂交互具象化,助力人们理解多元身份如何塑造特权获取与压迫体验,聚焦探讨身份叠加对个体社会地位的深层影响 。


权力/特权轮盘本质是社会权力结构的“解构性工具” ,通过可视化呈现,将抽象的“歧视与特权”转化为可感知、可分析的具体框架。它并非制造身份对立,而是以“系统性不公可视化”为路径,推动社会看见复杂身份交叉困境,为更精准、更包容的社会变革提供认知基础 —— 唯有深度理解身份交叉的复杂性,才能真正迈向平等社会的构建。


ree

一、设计逻辑与核心概念


权力/特权轮盘基于交叉性理论(Intersectionality) 构建,强调个体身份并非单一标签的简单集合,而是性别、种族、阶级、性取向等多重身份的交叉叠加体 。这些身份在社会结构中,会同时产生“特权赋予(Privilege-granting)”与“边缘化压迫(Marginalization-imposing)”效应,轮盘通过可视化分类,清晰呈现两类核心身份光谱:


特权端(Power-aligned) :处于轮盘内层的优势身份(如白人、富裕群体等 ),依托社会既有规则,更易获取资源分配、社会尊重与发展机会,是社会特权体系的“天然受益者”。


边缘端(Marginalized) :处于轮盘外层的弱势身份(如无证移民、有色人种、贫困群体等 ),因社会结构的系统性压迫,长期面临资源匮乏、歧视性对待等生存困境,属于“被结构性边缘化”群体。


二、身份维度光谱解读


轮盘覆盖多类社会身份维度,每类均呈现“特权-边缘”的连续光谱,以下为关键维度解析:


(1)公民身份(Citizenship)- “公民(Citizen)”依托法律框架,享有完整社会福利与权利保障;“无证移民(Undocumented)”则因身份缺失,陷入生存保障、合法就业、基本权利被剥夺的多重困境。


(2)肤色(Skin colour)- 在种族主义社会结构中,“白人(White)”凭借历史文化惯性,持续垄断教育资源分配、职场晋升通道;“深色皮肤(Dark skin colour)”群体则高频遭遇就业歧视、暴力偏见等系统性压迫。


(3)教育(Formal Education)- “精英教育背景(Elite education)”者,在学历通胀环境下仍保有职场议价权与社交网络优势;“未受正规教育(No formal education)”群体因知识壁垒,面临阶层突破的“认知性锁死”。


(4)语言(Language)- “主流语言使用者(如英语国家‘Learned English’群体)”,依托文化主导权,在跨场景交流中占据天然优势;“非母语/小众语言使用者(Non-English language)”则因沟通壁垒,易被边缘化。


(5)性取向(Sexuality)- “异性恋(Hetero - sexual)”因社会文化对“正统性取向”的默认,在婚姻制度、职场环境中享有更高安全性;“LGBTQ+群体”则可能面临歧视暴力、权利限制等结构性压迫。


(6)财富(Wealth)- “富有群体(Wealthy)”通过资本掌控力,深度参与社会规则制定;“贫困群体(Poor)”受经济基础限制,在医疗可及性、教育公平性、社会流动性上陷入“系统性弱势循环”。


(7)住房(Housing)- “有产者(Owns property)”依托房产实现财富积累与生活稳定性;“无家可归者(Homeless)”则因生存空间缺失,陷入“社会可见性剥夺 + 生存危机”的双重边缘。


(8)体型(Body size)- “主流审美体型(‘Ideal’ body size)”者,凭借文化审美惯性,在社交、职场场景更易获得正向反馈;“非标准体型(如肥胖Large Body size、瘦弱Skinny)”群体,则因身材焦虑与歧视,高频遭遇心理压力、机会剥夺。


(9)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神经典型群体(Neuro-typical,即心理健康群体)”因社会对“积极心理状态”的隐性偏好,更易获取资源倾斜;“心理疾病群体(Mental Health issues)”则因污名化标签,陷入医疗资源不足、职场包容性缺失的困境。


(10)性别(Gender)- “Cisgender(顺性别)”群体,在社会文化默认的性别秩序中,尤其男性、享有与性别角色绑定的常规权益;“transgender/non-binary(跨性别/非二元性别)”群体,因性别认同突破传统框架,常面临身份不被承认、医疗资源获取难、职场与社交歧视等困境 。


(11)能力/残障(Ability/Disability)- “身体健全(Non-disabled)”者,在物理环境(如无障碍设施缺失)与社会观念层面,天然适配主流生活场景;“残障群体(Some disability,包括肢体残障、认知障碍等)”则因环境与观念的双重限制,面临出行难、教育就业机会少、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且常遭遇“被怜悯”“被忽视”的边缘处境 。


(12)年龄(Age)- “青壮年(隐含在主流社会资源分配的优势年龄区间,如具备劳动能力、社会参与力的年龄段)”群体,在职场、消费等场景更具话语权;“老年人(如‘elderly’相关潜在边缘状态)”“儿童(未独立社会身份的群体)”等,因年龄带来的社会角色限制,可能面临资源分配后置(如老年人医疗资源挤兑、儿童权益被忽视)、社会参与度低等情况,属于年龄维度上的边缘端 。


三、应用价值与反思意义


个人层面:身份复杂性反思

工具帮助个体认知“身份的复合性”—— 不存在纯粹的“特权者”或“边缘者”。例如“白人女性”,既可能因“女性”身份遭遇性别结构压迫,又因“白人”身份享受种族特权 。这种认知,能清晰揭示个体“特权受益与压迫承受”的并存状态。


社会层面:系统性不公揭示

轮盘直观呈现“压迫的交叉性”—— 不公并非单一身份导致,而是多重身份叠加的结构性结果。如“黑人女性”,同时承受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困境复杂度远超“黑人男性”或“白人女性”单一维度 。这启示社会治理需聚焦“交叉性歧视”,突破单一维度的解决路径。


实践场景:多元领域应用

权力/特权轮盘常见于应用在 企业DEI (Diversity, Equality, and Inclusion) 多元平等包容实践、社会运动与政策制定:


企业:制定ESG(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环境社会治理相关的多元包容制度时,需覆盖差异化需求(如女性职场安全保障、少数族裔晋升通道建设);


公益:开展救助行动时,需精准识别“无家可归移民女性”等多重边缘群体的复合困境;


政策:制定公平性政策时,需纳入交叉性视角,避免“单一身份优先”导致的不公。



关于The FORUM

公共慈善机构The FORUM成立于2002年,由加拿大联邦政府创新、科学和经济发展部(ISED)资助,二十余年来持续服务加拿大女性创业者。该组织总部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已为全加超过18,000名女性创业者提供支持,其使命是为女性创业者赋能智慧、金融及社会资本,助力她们激活、获取并拓展实现愿景所需的各类资源。通过推动女性创业促进加拿大经济发展,The FORUM在社区及国家层面均产生积极影响,其多样化项目覆盖创业全周期,为不同阶段的女性创业者提供切实方案、个性化指导、资金渠道及社区支持。

官网:www.theforum.ca


关于ISED

加拿大创新、科学和经济发展部(Innovation, Scie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ada,简称ISED)是加拿大联邦政府核心部门,负责监管工商业、促进科学与创新及支持经济发展等职能。其监管的部门及机构包括加拿大统计局、加拿大旅游局、加拿大商业发展银行等,并与加拿大创新基金会、加拿大科学院理事会等组织紧密关联。在科技创新领域,助力企业及非营利机构将创意转化为产品与服务;在贸易投资领域,推动企业出口并吸引外资;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提供资金、信息及服务支持。此外,该部门负责审核非文化项目的外国投资,其前身加拿大工业部(Industry Canada)承担的电子电器产品加拿大市场准入认证职能,目前仍由ISED延续。

官网:www.ised-isde.canada.ca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