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電影》雜誌專訪:毛妤令袁電影呼籲倡導性別平等
- Editor

- 2023年7月3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已更新:8月21日
2023 年 7 月 3 日(加拿大多倫多)——《多倫多電影》雜誌(Toronto Film magazine)專訪了在多倫多長大的導演毛妤令袁(MAO Yu Lynn Yuan),聚焦其一部呼籲倡導性別平等(Gender Equality)的獲獎獨立電影。這部名為《落跑樂園裡的人魚》(Mermaid in the Garden of Escapism)的影片在國際電影節中收穫兩個獎項及九項提名,包括溫哥華國際電影獎(前身为溫哥華獨立電影獎)「最佳新人導演(短片)」獎與加拿大電影攝影獎「最佳加拿大電影(短片)」獎。
「《落跑樂園裡的人魚》是我首次嘗試用電影創作重新審視女性價值的作品。」(英文原文:"Mermaid in the Garden of Escapism is my first attempt to reevaluate the values of women." )毛妤令袁在採訪中表示,「身為女性電影導演本身也頗具挑戰。如果要細數偉大的電影導演,幾乎很難想到女性的名字。電影行業在性別平等方面同樣存在差距。在影片中,女性往往以演員的身份成為性幻想的對象。而在我的作品《落跑樂園裡的人魚》中,我希望人們關注這種圍繞女性價值的男性凝視。關鍵不在於女性作為性幻想對象的外表,也不在於她們作為女兒、妻子、母親或祖母所扮演的角色,而在於女性作為獨立個體的思考、表達與行動。社會中女性聲音的缺失是普遍現象,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無論貧富,這仿佛是父權社會體系中一個長期存在的負面循環。我在影片中使用女性人工智能配音,也是對這一現象的反諷映射。」(英文原文:"Being a female film director can also be a challenge. If one were to name the greatest film directors, you would barely get a female director’s name. There is a gap in the film industry around gender equality as well. Females are commonly seen in actress roles as the subject of sexual fantasy in films. In my film, Mermaid in the Garden of Escapism, attention is drawn to such male gazes around women’s values in gender equality. It’s not about how women look as sexual fantasy subjects or function in roles like daughter, wife, mother, or grandmother, but rather about how a woman thinks, speaks, and does as an individual. A lack of women’s voices in our society is widely seen. Either in the east or in the west, rich or poor, It’s like a recurring negative cycle in a patriarchal social system for a long time. The use of female AI voices is also an ironic reflection of that in my film.")
該專訪的網路版可查閱:
關於《多倫多電影》雜誌
《多倫多電影》雜誌(Toronto Film Magazine)是一本獨立刊物,內容涵蓋獨立電影、獨立藝術家、電影節及電影行業新聞。
關於《落跑樂園裡的人魚》
導演毛妤令袁的首部獲獎短片《落跑樂園裡的人魚》(Mermaid in the Garden of Escapism)旨在支持性別平等。這部實驗性影片率先在配音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以此凸顯性別平等議題,映射現實中女性聲音的缺失。
IMDb 電影主頁:https://m.imdb.com/title/tt27544196




以下內容節選自採訪(中文採訪內容為翻譯版本,僅供參考):
《多倫多電影》雜誌專訪《落跑樂園裡的人魚》導演毛妤令袁
毛妤令袁(MAO Yu Lynn Yuan)出生於中國,在加拿大長大,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女性。她在商業與藝術領域展現出過人天賦,看似矛盾卻游刃有餘。在轉型進入電影行業擔任導演之前,她曾以企業家、投資者和創意總監的身份活躍十餘年。毛妤令袁將電影視為探索世界與個體存在的旅程,其作品主題圍繞性別平等、社會階層以及東西方文化展開。她的首部獲獎短片《落跑樂園裡的人魚》在電影製作中率先嘗試融合新技術,全程採用人工智能進行配音。
《落跑樂園裡的人魚》(2023)是一部獲獎的實驗短片,講述了一位美人魚女性在現實中的價值觀掙扎,最終在遠離現實的「落跑樂園」中找回自我的故事。這部影片在國際電影節上斬獲兩項大獎,獲得九項提名,其中包括溫哥華國際電影獎(前身为溫哥華獨立電影節)的最佳新人導演(短片)和加拿大攝影獎的最佳加拿大影片(短片)。
《多倫多電影》雜誌(Toronto Film Magazine):你是如何開始涉足電影創作的?你執導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毛妤令袁:《落跑樂園裡的人魚》(2023)就是我的第一部電影。我在電影領域的所有技術性技能,都源於過去十年擔任創意總監及製作人的工作經歷,期間參與了大大小小的商業廣告和時尚電影項目。另外,創業和投資的角色裡,我涉足很多行業,包括時尚、藝術、生活方式、風險投資等等,這些經歷為我當電影導演奠定了一些領導力的基礎。電影就像是我人生旅程中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讓我通過女性導演的視角去探索人、自然、價值觀以及我們周圍的世界,製作電影也像是在深入探索和審視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 其中的人、價值觀、自然,以及那些有形和無形的事物。性別平等、社會階層,還有東西方文化,都是我電影作品圍繞的核心主題。
《多倫多電影》雜誌(Toronto Film Magazine):你最新的短片項目創作靈感來自哪裡?
毛妤令袁:疫情期間的封鎖是一個觸發點。我在中國出生,在加拿大長大,加拿大是我的第二故鄉。十多歲開始,我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多倫多。2020 年疫情期間,我搬回中國,在祖國生活了近三年。這段經歷對我來說是一次刷新我視野的旅程,終生難忘。我經歷了一些東西方文化的衝突,之後開始重新構建自己的價值觀視角。《落跑樂園裡的人魚》(2023 版)是我首次嘗試用電影創作重新審視女性價值的作品。
《多倫多電影》雜誌(Toronto Film Magazine):你的短片是如何投入製作的?你如何敲定演員和劇組人員?
毛妤令袁:這部電影是一部獨幕劇(2023 版)。對我來說,身兼數職執導一部只有一位女演員的電影,製作過程還算輕鬆。女演員高子瑩(Gloria Gao)是多倫多一位經驗豐富的戲劇演員,也是我多年的朋友。所以這部電影更像是基於我過去十年在技術和藝術方面的經驗自然產出創作而成的。影片中選用了女性人工智能作為配音演員,起初是出於節省時間的考慮,這也是一個富有創新性的藝術選擇。常規製作的話,我們工作室面向公眾公開選角,從中挑選演員並選定幕後人員。我自己有時也會從社交媒體上大家發布的作品集裡親自挑選適合的人才。
《多倫多電影》雜誌(Toronto Film Magazine):製作執導這部電影時,你覺得最具挑戰的是什麼?
毛妤令袁:平衡我的藝術表達與故事情節可能是一個挑戰。影片的場景是在多倫多不同地點自然光線下拍攝的,選擇最佳拍攝時間也很關鍵。所有服裝和場景設計,包括白色桌布、酒杯、檸檬和砧板等道具,都是特意挑選的,在影片中都具有隱喻意義。選擇阿爾弗雷德・丁尼生勳爵創作的《美人魚》(1830 年),是對自遠古時期女性處境的一種微妙暗示。而加入藝術化的處理 —— 讓女性人工智能聲音朗讀它作為背景腳本,是最後的決定。我從不同年齡和文化背景中的女性人工智能,挑選了六位帶有口音的作為配音演員。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影片中的美人魚角色全程沒有台詞。
身為女性電影導演本身也頗具挑戰。如果要細數偉大的電影導演,幾乎很難想到女性的名字。電影行業在性別平等方面同樣存在差距。在影片中,女性往往以演員的身份成為性幻想的對象。而在我的作品《落跑樂園裡的人魚》中,我希望人們關注這種圍繞女性價值的男性凝視。關鍵不在於女性作為性幻想對象的外表,也不在於她們作為女兒、妻子、母親或祖母所扮演的角色,而在於女性作為獨立個體的思考、表達與行動。社會中女性聲音的缺失是普遍現象,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無論貧富,這仿佛是父權社會體系中一個長期存在的負面循環。我在影片中使用女性人工智能配音,也是對這一現象的反諷映射。
《多倫多電影》雜誌(Toronto Film Magazine):請說出三位你最喜歡的導演,還有他們對你的作品有什麼影響?
毛妤令袁:李安、王家衛、宮崎駿。他們的電影作品完美平衡了美學藝術和敘事能力。你不僅是被故事打動,也被獨特的美學吸引。而且他們似乎在電影中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觀眾能識別出來,所以大家稱之為大師級水準。我發現王家衛的電影作品還啟發了不少當代藝術家舉辦藝術展,聚焦於他電影中後現代主義的視角,也是當代藝術家對電影導演難得的致敬。
《多倫多電影》雜誌(Toronto Film Magazine):作為導演,哪種電影類型最吸引你?為什麼?
毛妤令袁:我經常看紀錄片、動畫、劇情片和冒險類。實驗電影則像一扇開闊思維的窗戶,是能激發創新的電影創作類型。



